古史-《争鼎》


    第(3/3)页

    唐国唐氏,他们仅次于周氏,是帝国的第二大世家。

    天元谢氏,这个世家的分家几乎是最多的,而他们的分家多半都没有什么影响力,属于在漫长时间后慢慢丧失影响力的一个世家。但是在帝都,依然有众多的谢氏分家,他们的后代服务于皇室的各个机构。

    幽洲乌氏,这是极其庞大的世家,同样有着无数的小分家,主家其实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是乌氏的某个分家的一位杰出的成员踏入了商场,以其无与伦比的天才缔造了庞大的商业王朝,从而使得整个东陆的乌氏分家都供奉他为乌氏家族新的主家,所以在周文帝期间,乌氏主家具有非常实力,财富更是可以撼动朝野。

    天水白氏,位于云中城的封闭家族,这个家族历史上分家极少,多半也都湮没了。只有主家,始终以其培养的将军而闻名于天下。

    天水白氏具备一个非常完整的军事人才培养机制,所有男子都在很小的时候开始被灌输军事知识和作战技巧,在这个世家,不能从军的男孩被看做可耻的,连母亲和姐姐都会鄙视他。

    天水的历代家主都奉行着祖传的、强硬的军武家族纲领,对于家族成员也培养他们的羞耻心和上进心,令他们坚强勇武,而绝不对软弱予以姑息。这为皇室以及诸侯输送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也在每场战争中损失很多的后代。

    天元袁氏,虽然这个世家一贯出些大名鼎鼎的丞相,包括后来的袁太奇。

    其余的袁氏子弟,只是沉迷于祖先的功勋带来的糜烂生活而已。袁氏家族控制的是帝都一个极为重要的机构——货殖府。

    历代袁氏家族的家主都在货殖府中执掌权力,负责为皇室规划东陆的货币流通和经济发展。

    这个职位需要极深厚的家学,所以姬氏家族的地位很少人能取代,直到宛州乌氏的复兴。这个职位也带来了非常丰厚的收益,所以袁氏家族非常富有。在一帮袁姓的富有纨绔子弟中,总是数代闪现一个绝世良才,也算是有趣的事。

    据史载世家与公卿世家的宗族会议制度,每个世家,即每一姓,都会有一个“宗祠”。

    无论是分家还是主家,只要他们仍然坚信他们源于同一祖先,那么他们就奉同一个宗祠。

    譬如唐国之中的两代君王因为分裂而水火不容,但是两家还都尊奉帝都的唐氏宗祠。这个宗祠并不是说祖先的陵寝或者牌位,其实是一个家族长老的会议制度。

    宗祠总是在主家的召集和维护之下,若是像乌氏那样发生主家的转移,那么就要新开宗祠。

    宗祠由若干位长老组成,不拘出身于主家还是分家,通常主家的家主是宗祠的领导者,但是也有例外。总之宗祠的人员组成揭示的主家和分家的权力配比,取决于彼此的势力。大世家的宗祠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一般都发生在暗处,有时候某些人选甚至需要皇帝来协调,因为宗祠的决议对于整个世家的行动意义重大,是非常惊人的在野势力。

    各个世家的宗祠都掌握了一些本宗族的秘密,虽然名义上他们是裁决宗族之内的事情,但是当这些事发生在大世家的时候,就会影响整个东陆的格局。

    对分家控制得力的宗祠,长老们甚至可以直接对作为分家的诸侯下令,而诸侯甚至也不便拒绝。

    世家的主家和分家制度,主家的出现是世家家谱造册的一项制度产生的,就是一个家族每一代都会有一人担任家主,这个家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是男子。

    家主的兄弟也被写在家谱中,但是仅仅记录到他们的第三代子孙,其后就不再予以记录。所以不能继承家主的男性后代往往会选择独立,只要他向宗祠申请,并且证明他确实有这个能力自己生存,并且繁衍家族后代,往往都会获得宗祠的许可建立新的分家。

    这以后宗祠不再管理分家内部的事情,但是原则上在主家有危难的时候,分家的家主应该倾全力救援主家。

    多数分家在长时间后没落凋零,但是很少数的分家则会成长壮大,甚至凌越于主家的势力之上。

    世家的传承,等于家主的传承。家主人选的确立,则是效仿皇室的继承制度,选嫡选贤。 唯一不同的是,家族里面的竞争要小很多,所以前一任家主的个人倾向和宗祠的意见就足以确立一个继承人了。

    对于主家,宗祠的意见更加重要,对于分家,则是家主的意见更加重要。对于大世家的主家,被选定的继承人往往会被整个家族推到社交活动的前台,送他去帝都学习礼仪、经略和文化,他必须作为这个家族的新一代表率出现,如果做不到也会被撤换。

    传承一般会有一些象征性的信物,比如对于袁氏,中书省的继承事关重大。但是信物毕竟是象征性的,宗祠和前任家主的承认才是最终决定性的。

    世家的继承人纠纷很大的时候,依然需要皇帝来裁决。皇帝的地位也在这里得以体现。

    世家之间主要靠婚姻来联盟,这些家族的嫡系后代之间会有大量的姻亲关系,非常的复杂。

    所以很多世家子弟会身兼若干世家的血缘背景,在身份上显得尤其的尊贵,也因此世家们的后代会出现诸多的遗传病,都是因为一些糊里糊涂的近亲婚姻导致。

    周朝风气对于世家婚姻的辈分不是很看重,主要依据年龄而定。根据某家的家谱,可能妻子比丈夫高两辈,而根据另一家的家谱,可能两人是平辈,太难区分。

    天元的公卿们是一支庞大人力储备,多半都是世家贵族。世家子弟们在家族中受过系统化的良好教育,教育核心则是各个世家的家传知识。公卿们也互相派遣子弟去相熟的世家中学习,从而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他们服务于军事、文化、经济、政治等等不同领域,投效从皇室到诸侯到大世家等各种主人,从而发挥自己的才干。平民阶层同样可以成为公卿,但是路途比较艰难。

    他们不像世家子弟在公卿阶层中拥有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可以凭借推荐而获得低阶的职位,他们必须依靠军功或者在某些特殊的机会为主人立下功勋,从而踏入公卿阶层的门槛。大周帝国并没有专门的人才选拔机构,皇室和诸侯各个机构以及大的世家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招募人才,但是世家子弟受的教育更好,所以多数的机会是留给这些人的。

    公卿们之间互相推许,也有等级意识。七大世家和某些正在权力巅峰的公卿被理所当然地看作第一等的公卿,大世家的分家、小世家和普通的大臣被看作第二等的,也有少数在帝都没有权势和影响的公卿,则被看作第三等的。譬如陈国陈氏,即便身为诸侯,也被看作三等公卿和乡下诸侯,备受歧视。

    公卿们的阵营还可以按照他们效忠的主人们来区分,皇室臣子,在帝都,效忠于皇室的臣子是最有权势的一批人,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诸侯派驻的特使,诸侯也会在帝都派驻和皇室沟通以及处理事务的使节,这些公卿可能是从国内派驻到帝都的,也可能是在当地寻找合适的世家子弟来担任,他们和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

    世家的人力储备,有钱的世家会雇佣自己家臣,就像皇室和诸侯一样支付给他们薪水。百里氏的家臣队伍就异常的庞大,后世百里氏的家主百里长青获罪于皇室,也正是因为这支庞大的家臣队伍。

    这些家臣仅仅为主人效忠,甚至不会理睬皇帝,是非常不安份的一批人。此外一些闲散不任职的世家子弟也可以算在世家的人力储备中,这些人随时要准备为家族出力。公卿生活 帝都的公卿生活充满了奢华和浪漫,有着各种名目的活动和仪式,来联络世家贵族的关系和树立高人一等的感觉。

    公卿之间各种拜访是极为常见的,馈赠也经常发生,富有的世家之间以奢华相竞争,也在对于文化艺术的修养上和对珍宝的收集上互相比赛。

    诗歌、文章、玉石、歌妓、舞蹈、武术,都在公卿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还在各种特殊的节日聚会,其中重要的有:元日。

    新年的第一天,午夜,皇帝会在太清阁上祭祀星空。

    祭祀之后,皇室内监们会把皇帝赐予的食物分发到重要大臣和世家之中。这一日几乎全部的公卿家里都彻夜灯火不息,全家围绕火盆饮酒歌舞,作为对新年的祝福,若能收到皇帝赐予的食物,则是万分的荣耀。

    天亮之后,公卿家族的主人们纷纷上车出去拜访,新长成的男孩要陪着父亲出门,这往往是他们踏入社交的第一步。父亲们把长大的孩子推荐给身居高位的朋友们,也在暗示着这个孩子可以出门做官了,希望朋友们有职位的时候予以留心。

    年轻女孩们则没有什么任务,这一天她们可以随便出门玩耍,往往是去和自家关系最亲密的公卿家里。每一家都准备着丰盛的食物等待着,家家都是欢腾的场面。这一天对于公卿家族的年轻人而言也是结识少女的好机会,少女们怀着春心在来往的少年中寻觅佳偶,而少年们也一样。这一天衣香鬓影,少女们会裹着华贵的衣裘,却大胆地暴露着脖子、肩膀和胳膊,少年们也要努力展现自己最儒雅或者英武的一面。

    踏青节跟元日比起来,三月仲春的时候,钦天监宣布仲春开始的这一天,显得更加轻松和可爱。

    公卿们习惯于在这一日举家出去踏青,这也是一个竞争奢华的时候,庞大的随从队伍和衣着华丽妖娆的女眷们是最大的看点。元日更多地属于家族中新长成的男孩,而踏青节则属于女孩,这一天家主们有意令女眷得以暴露在外,以说明自家的女儿已经长成,可以考虑婚嫁一事。

    春天少女们的衣着单薄飘逸,有大批无所事事的少年就在野外等着一饱眼福。踏青之后,熟悉的公卿之间就一起结账饮酒,把长成的少女介绍给大家,这则是少女踏入社交的第一步。

    赏菊日,这个重要的节日发生在秋天菊花盛开的时候。

    这个节日源于袁氏的家徽是菊花,以往菊花盛开的时候,财雄势大的袁氏都会召集公卿们在自家的菊花园里饮酒歌舞。

    后来皇帝也非常乐于亲临这种场合,渐渐地发展为皇帝召集这个活动,仅仅限于帝都有影响力的大公卿家族,这些家族的重要成员举家被邀请到皇室的菊圃,欣赏菊花、饮酒和听丝竹。这是个非常清雅的活动,但皇帝有时也会借机选择新的妻子。

    祭祖,这是由大世家的宗祠根据世家的某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件而定的日子,召集各地的分家来到帝都祭祀祖先。

    祭祖并非每年都有,但是一旦举办,就极为庄重盛大,往往也是宗祠借机请分家来到帝都议事的时候。通常祭祖应该由家主出席,如果家主不能出席,则委托予嫡子中最大的一人。

    中秋节,这个节日不同于前几个那么光明正大,通常只要在月圆之日就可以算作这个节日,某家公卿会兴致高昂地召集相熟的公卿于圆月之下把酒宴饮,展示珍宝或者欣赏歌舞。所谓中秋只是为了这个活动找个理由而已,通常请柬会写着“感明月入怀,邀君歌饮以纪流光”的字样。

    这个活动通常很少有少男少女出席,而是家主们亲赴,因为这个奇怪的节日有另外一重含义,就是公卿中秘密流行的娱乐。通常在这个节日之中有过歌舞的歌姬或者舞姬都会被慷慨地任客人挑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