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争鼎》
第(2/3)页
以如今的形势,我们继续占据帝都三辅之地,并无极大的好处。
不如我们挥军北上,继续占据帝都天元,将皇帝握在我们的掌中,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虽说诸侯对于皇帝也未必有多少忠心,但我们手里这个人质,用处极大,能靠着帝都之中那些世家大族,继续完成我们要做的事。
倘若我们留在此处,诸国大军把我们和天元割开,我们只能靠着帝都三辅之地的资货自养,而且最近兵员的补充也变成了难事。
这帝都三辅之地的一些世家这几个月来的闹事,未必不是诸侯在后面教唆煽动的结果,王爷再不亲临天元,只怕就会再没有一丝回到故国的希望了。”
宽袍的人再次长拜,“齐岳再请,大将军速做决断。”
“我的姐姐,这个女人还是恨我吧?所以那么容易就被袁太奇煽动和教唆了。”
“大将军动了太后的权柄,这自然是太后不能忍耐的事情,我想太后莫不是想趁着皇帝年幼,想要女子临朝,那么大将军这样的国贼那太后势必是要铲除了的。”
“可是我一心一意爱护她,就算是大军曾经把持了天元,我也并没有对她不公。
而她的丈夫曾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逼我自己断了自己的臂膀,我有什么选择?
难道我应该顾全君臣的情分,等着她丈夫一刀砍下来杀了我,然后我的姐姐会不会有感于他弟弟的仁义,在我的忌日那天哭一哭以慰我的冤魂?”
宽袍的人笑:“大将军这样的人,是不该如此抱怨的。世人记得的,只是大将军未听从先帝谕令卸去领军虎符反而割据一方,但他们已经忘记了,是当年的先帝在临死之前提着刀把大将军逼到了悬崖边。
因为大将军活了下来,所以世人冷嘲热讽大将军您,现今这个太后也不例外。这就是大将军您的霸主之命。”
“世人真是蠢材。”披甲的人冷冷地说。“是,齐岳也是如此以为的。”
宽袍的人恭恭敬敬地回答,神色没有半分掩饰。
两人相对而笑,笑容森冷而目光温暖。
“终于要放弃这座城市,大将军觉得可惜么?”宽袍的人挥手指向远方,“哪里才是万城之城的天元啊,若是比做女人,便是天下最美的女人。
这里楼阁勾连锦绣如云,美女皆行列而过,若说是富贵乡,宛洲也不过如此吧?可是终究比不上天元,我们来了,却终要走。”
“是的,有点可惜。”披甲的人点了点头,“不过要女人一生一世陪在你身边,终究是很难。
再说了,我在这个城市里是个披甲的人,不是身着绫罗的人,我知道这个城市的土地每一寸得来皆有我们子弟甲士的血,我还不至于把一片浸满血的土地看作女人的胸口,赖着不肯去,我们今日走了,以后会重新占据回来。”
他霍然转身,沿着台阶而下:“按你的意思,传令三军!准备完毕报告于我!”
“得令!”宽袍的人拜领了军令。
他一解身上的宽袍,看也不看扔在地下,跟上了披甲之人的脚步。他的宽袍下一身银色磨铁的鱼鳞细甲,在月色下寒光湛然。
这座城市里尽是披甲挎刀的人,也同样是磨刀霍霍。
董卓抬头,墨旗随着山上的风卷动在息衍的头顶,如一卷纯黑的波涛。
苍白的天空下,自己麾下的的两万大军组成八个方阵,缓缓地移动在平原上。
董卓立马在侧面的一处山头上,正眺望远近的地形,身后掌旗的人是张璇,自己的亲信。
贾诩将那柄董卓赏赐下来的长剑束在后腰,他不善用剑,但不能拒绝了主上的一番好意。
他带马在左近戒备。他原本没有职司,只是一个董卓麾下的谋士,而在董卓的眼中,随他出征的贾诩就是他的第二双眼睛。
所以贾诩身不解甲已经整整十六天之久。他掌剑令,责任更重,在山下的队伍中,他代替董卓居中军主阵,弹压三军。
随着张璇挥动绿旗,左右两军放缓脚步,如同一只巨大的鹤形把双翼收拢起来,庞大有序的军阵缓缓汇成一条长带。
轻卒和弩手混和的队伍从中军前进,占据了最前方的战线,两万人的青洲军队就要通过前方的山谷。
这里是锁河山的支脉,莽莽青青的连山围绕着这一带的谷地,我们的大军已经在山谷中推进了十六日,除了董卓自己,无人知道明日的路线。
此时的董卓手搭在剑柄上,正默默地望着天地尽头的薄云。
“将军,我们还有几日才可以到达天元城?”张璇问。
“一天。”
“一天?”
贾诩和张璇对视一眼,都有些吃惊。
董卓所谓地图不过是画来看的,所以他上马之初,并没有再动过行军图。
大军遵董卓的指挥而行,也早已偏离了出征前勾画的路线,从进入锁河山开始,他们就在山间日复一日地蛇行前进。
而现在刚要离开山地,就已经逼近了天元。
“这个山谷叫做离梅谷,走出这片山谷,我们一马平川,只剩下二百五十里路。明日疾行,骑军可以率先抵达天元城,希望我们没有比其他诸侯他们晚得太多。”
董卓扭转身子,打量了一下他从青洲带回来的军队。
他在暗地里离开天元之后,返回青洲,便一直等着天元的消息,没有出乎他和贾诩的意料,短短的几月之间大周局势一变再变,他终于能名正言顺带着青洲的儿郎踏上这片肥沃的土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