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准备工作做好后,青衫男子拿出考题,分别递给易水寒和许博。 考题主要内容是,战国时代,五国鼎力。其中晋国国主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晋国国力日渐强盛,便想着成为五国霸主。而五国之首的楚国极为反对,便计划对晋国进行战争,打消其称霸念头。 在此背景下,楚晋战争无法避免。所以,这场经略考评是以战争输赢和过程表现综合评定。 换句话说,经略比试前三名是在胜的一方选出,败者即便表现出众也无缘前三名。 所以,这届的经略考题也让在场众人极为震惊。 易水寒望向许博,平静道:“许公子多赐教。” 许博淡然道:“易公子请赐教。” 于是,两组人马各自在其桌前,写着应对策略。反观许博,他只是坐在那儿仔细看着考题。考题内容很简洁,透露的信息不多,归纳起来有三点: 一是五国群雄割据,以楚国为首,谁也没有能力吃掉对方; 二是晋国国主韬光养晦,整顿内制,国力日渐强盛,野心也在膨胀; 三是楚国乃五国之首,国力强盛,想通过战争方式教训晋国,让其安分守其。 但其中有一个极小细节,许博注意到了。那就是,晋国国主与楚王之间曾有私下承诺:若战,退三舍。 所以,这场战争不是全面的灭国或护国战,而是局部性的挑衅战,目的就是展示各方的实力从而达到威慑其他四国的效果。 战争的最终目的明确,那么战争打法也就有讲究了。许博将其归纳为“十二字方针”:损失最小、时间最少、成效最大。 想通这些后,许博已然胸有成竹。 任你东南西北风,要定青山不放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