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就如你所言,善恶俱有,好坏并存。” 荀真说完这番话,望向楚逸,露出欣慰笑容。 这个问题他几乎用大半生时间来追寻本源。不曾想自己的学生一语中的,这样的悟性古之谁有? 楚逸忽然明白,自家先生为何在这个时候跟探寻人性之根本。因为先生希望他最终选择善道,以造福苍生为己任。而不是在诸多诱惑和仇恨之中迷失自己,误入恶道。 “不过,世事复杂,许多时候让你身不由己,逼你做出违心之举,让你拥有负罪之感。在你举棋不定时,你要明白,所谓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罪性就是心性,心里有罪才是罪,心里没罪就不是罪。” 楚逸心中一暖,朝荀真一拜,恭敬道:“先生教诲,学生永记于心。” 荀真笑了笑道:“那你说,这世道,是善大,还是恶大?” 楚逸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盛世之时,善大;乱世之时,恶大。” “为何?” “生逢乱世,为了生存,丧失底线,便有‘恶从胆边生’,恶心当道,走的便是恶道。太平盛世,礼法道德,如樊笼枷锁,便有‘从善如流’,善心当道,走的便是善道。如是而已。”楚逸如实说道。 荀真微笑点头,自己学生这个答案,他非常满意。 “佛家《妙法莲华经》说,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与那老话所说的‘一样米养百样人’,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 楚逸明白这句话意思,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便有各自差异,好比是这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 “先生的意思是说,以自身一人之苦难,否定整个世道全部善意;或者,以一个人的大愿景,否定所有他人的悲欢离合。都是都不好的。” 荀真目露赞赏之色,含笑道:“你能这样想,又能想到这里,我也没什么可以教你的。” 楚逸诚惶诚恐,躬身道:“先生如日月,学生如萤火,萤火之光,又怎能与日月争辉。” 荀真摇头道:“萤火再弱,依旧是光,仍可照亮人心。日月再强,可终有照射不到的地方,那便是阴影。” “学生明白了。” 荀真突然叹了几声,道:“此去京都,万事多思量,要亦屈亦能伸。年少轻狂乃男儿本性,但处逆境当屈则屈,大丈夫矣;当屈不屈,意气行事,莽夫行为,易折。处顺境乘势应时,该伸则伸,伟丈夫矣;当伸不伸,一蹶不振,优柔寡断,无能。伸后能屈,需要大智。屈后能伸,需要大勇。屈中有伸,伸时念屈;屈伸有度,刚柔相济,方能大成。” 大丈夫能屈能伸。道理很简单,却很少有人去深究这背后的处事哲学,或者说,把大道理拆解成为一个个可以实践的小道理,让人一听就懂,一做就会。 自家先生的良苦用心,楚逸又怎会不知。 直到此刻,楚逸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这世上屈有多种,并非都是韩信所受胯下之辱;伸亦多样,并非如勾践灭吴那般叱咤风云。 圣人有云,君子不器,亦是此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