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羽-《争鼎》


    第(3/3)页

    在其他种子为找错了对象而懊悔之时,百里羽已经计划着将他们一网打尽。在先前调查卜筮监秘书的过程中,种子们已经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这个群体的存在,甚至有些已经相互结识并交换了情报。当然,这也是百里羽计划中的一步。他在仔细考虑之后将动手的目标选在了贪杯馆——这个他留下了太多痕迹的地方,而时间则选在了狂欢节时节。

    “为什么放弃对他的追杀?杀死他并不困难。”“他以为他脱离了神的控制,可是他不过是走在神为他选好的道路上。”

    在当时的钦天监执掌者看来,东陆已经太孱弱了,人们在完善的法治下荒淫堕落但是行动起来井井有条,天神的力量影响着这片土地让它越来越平静。而唤醒天神在人类心中的存在,则需要一次翻天覆地的战争。而钦天监潜伏许久,也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而行动的时候。 其时钦天监经过两百年的潜伏,已经开枝散叶,逐渐恢复旧观,积蓄了一批力量。在贪杯馆之夜遭受的损失并不是最大的一次,并且钦天监损失的只是一些外围的成员,对根本并没有太大的损伤。

    贪杯馆之夜后,钦天监在天元其他的“种子”全数被消灭,“寂”部终于查出百里羽就是躲在幕后的主使,钦天监都欲除之而后快。大教宗却制止了对百里羽追杀令的下达,他在这个年轻的钦天监弟子身上看到了对目标的执著、不惜手段的成功以及与野心相匹配的能力。他认为百里羽的所做最终将会带来天神所期望的变化,无论是在东陆还是在钦天监内部,因此,大教宗通过“寂”部在暗地里观察百里羽的一举一动,并暗中给予支持。

    百里羽时刻防备的钦天监教的报复并未来临,他在小心谨慎中更加积极地投入玄天阁的活动中,为周清筹划一切。

    玄天阁最初是一个稷宫学生组成的秘密团体。它后来成为稷宫最有名的团体,乃至于渐渐形成了一支小型的军政力量,是创始人们所未曾料到的。

    根据一些散轶的记载,最初因为玄天阁的创始人苏深和李当心在追捕非法贩卖菸果的商人时获得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钱,他们没有想好如何处理这一笔钱,便把它存入了宛州大商会在帝都开设的钱庄,他们谎称存钱的是一个稷宫老师团体的年金,由皇帝内库拨给,需要存起来以备将来之用,他们甚至为此搞到了稷宫当时的负责人开具的证明文件。在这份证明文件中,这个所谓的“稷宫老师团体”被称作“玄天阁。”

    玄天阁便是这样成立的,苏深和李当心不断地调用这笔钱,用于接纳和他们有共同志向的年轻世家武士。从而奠定了玄天阁的根基。 他们的“共同志向”是指“北征蛮族”。年轻的世家武士们向往这战场,对于皇室对北蛮的软弱态度越来越不满。在周武皇帝即位之前,稷宫中流行着灼热如火的战争期待,学生们在私下集会中痛骂皇室大臣,渴望着强有力的领导者出现,可以倾帝朝的力量以战争方式结束和蛮族的一切争端。这种风声传到皇室大臣们的耳朵里,也令他们不安,于是越来越多的军官被从羽林天军调到稷宫作为教官,试图压制这些热血冲昏了头脑的年轻人。但是这种行为反而加剧了学生们的反感。

    不过稷宫学生们也并非整齐划一的团体。他们私下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团体,虽然都对现状不满,然则各有各的一套说法,彼此之间也互相看不上。他们在街头的小酒馆中喝了酒大骂,也会借着酒兴打架,是群非常令人头痛的年轻人。而玄天阁在这些小群体中脱颖而出,有两个原因,首先,苏深和李心是性格和行为方式上都配合得极好的两个领袖,再没有其他任何团体有着他们这样稳固的核心,而这两人对于战争和政治确实有着超人的远见,对于沙场的渴望也不是其他人可以相比的;

    其次,苏深和李当心确实有钱,那笔秘密的基金使得玄天阁在各个小团体中横空出世,以多金豪迈而著称,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玄天阁的组织方式。在初期,玄天阁所谓的组织方式不过是酒馆私聚而已。玄天阁不定期的在天启城各个有名的酒馆摆酒,招待年轻的世家军官。来客无需付帐,但是需要玄天阁的成员介绍,酒宴以奢华著称,饮酒伴以畅谈。

    而酒宴的主持者就在暗中观察着来客的态度和举止,如果他认为来客可能是同道,便会把这个消息传达给玄天阁的领袖们。领袖们会私下里收集这个客人的消息,以判断他是否符合玄天阁的要求。如果过了这一关,来客会再次收到玄天阁的邀请,这一次,玄天阁的领袖们就会出现在酒桌上了。如果这一次的酒宴也顺利通过,来客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被玄天阁列入了发展名单,他会不断地收到玄天阁的邀请,参加各种名目的宴会,在宴会中玄天阁的成员们会对他有不同角度的观察,如果他没有暴露出明显的弱点,就将收到一份正式的邀请,这往往是一份非常机密的。

    历代的君王们对于秘术士们的态度颇为矛盾,一方面他们痛恨这些游离于他们统治之外的世外高人,另一方面又为秘术士所吸引力,渴求他们的奥义所展示的力量。早在公卿时代,就有朝臣以结交秘术士,修炼道法为时髦,传说当时的重臣身边都会有一位秘术士以幕僚的身份随侍近侧,保护主公不受其他秘术士的道法的影响。

    秘术士们在天元城中的明争暗斗为东陆的神怪志异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总的来说,秘术士并不被视为一种威胁性的存在,最多只能算是华而不实的公卿政治戏剧上的一道不错舞台效果。但是当掌握强大秘术的钦天监公开走上朝堂,并且向整个九洲展示了来自天神群星的力量之后,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奥义与力量以后,再没有一位皇帝或者诸侯敢轻视秘术的威力,纷纷试图将这股异已力量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诸侯和皇帝都试图去掌控这一股足以倾覆天下大势的力量,但是那钦天监完美的躲藏在了影子之中,而其他的秘术家也小心翼翼躲避着世人。

    但是秘术士们深知自己怀璧有罪,极少在公开场合使用秘术,更不会以秘术家的身分出仕。皇帝与诸侯座下都罕有真正的秘术高手,大多是初窥奥义的秘术修行者,对于秘术士监管实质上处在无能无力的状态。

    在偃武年间,负责监视王域内秘术士活动的机构是奉常寺下的卜筮署。卜筮署法定的职责是“掌卜筮之法,以占邦家动用”因为秘术士大多是占星师的身份掩人耳,卜筮署因为职掌相近,便被授予了秘密监视秘术士活动的职责。这项工作通常极无成效,以卜筮署卜正的能力,他们能发现的所谓“秘术士”多半是打着秘术幌子的江湖骗子;真正的秘术士很少能被察觉,即便被发现,也会很快从卜筮署的视野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直到李则斯的出现,在天元坊间流行的诸多话本中,有一本讲的是周文末年某个逍遥王爷与楚国来的年轻秘术士浪迹东陆、斩妖除魔的豪快故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