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争鼎》
第(2/3)页
这座关隘并非星辰诸神的神迹,而是出自他们的信徒——钦天监的手笔。综合考量了华蛮双方的实力之后,大教宗认为周军的实力依然过于强大,因此派遣了大量的秘术师协助蛮族修建了这座名为印明关的关隘。数十名秘术师通力协作,在跑马隘构筑出一个巨大的秘仪之阵,五月春末,跑马隘依然冷如寒冬,蛮族士兵们在隘口竖立起数百根巨大的原木为基座,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将滚烫的沸水浇在原木之上,沸水在奇寒之下迅速凝结,将原木联结成庞大的寒冰城墙。而这些秘术师的指挥者,就是钦天监之龙。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也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种族,在钦天监之外,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有人猜测他是比大教宗还要老的秘术大师,也有人认为他是如同古伦俄一般的巫人贵胄,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他就是一条真正的龙。
周军对印明关发起了冲击,但在接近关口时,就会感到刺骨的寒冷,着有皮裘的蛮族士兵将箭矢和巨石投向周军,两军相持不下。 在叶望打算不计代价硬突关口时,一个蛮族十户长突然进入他的营帐,行以圣堂之礼,告之钦天监之龙跑马隘施秘术,雄关一夜而起,但他真正的目的是引发彤云山山崩,将东陆大军全体埋葬,并告知有一条小路可抵达钦天监秘术阵法之处。叶望大惊,要详细询问,那蛮族圣堂却慨然道:“吾为天下坏钦天监计,而视汝军涂炭北陆,恨矣。”言毕拔刀自尽,叶望阻之不及,慨叹良久。就在这个晚上,坐镇周武本阵的苏瑾发现他的同学——担任中军游击的巫族人不见了。
同时不见的,还有周武铁旅中各层的将佐数十人,他们并非临阵脱逃,在他们离去时,都有一封信对自己的上司或下属做了详尽的安排,虽然文法高低有别,但大意都是交代军旅指挥当由何人接替,语气平淡,仿佛自己的失踪只是去隔壁吃茶一般。而在普通士兵中,也有数百人无声无息地脱离了团队,消失在夜色中。苏瑾大致猜到了缘由,但有一个人比他还要肯定,那就是百里羽。这个钦天监曾经的种子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没有做出任何举动。三百余名通过各种关系加入周军的圣堂从周武铁旅的本阵甚至后军离开,穿越荒凉的蛮舞原,进入彤云大山。有人骑马,有人步行,也有人就在渡过雪嵩河时倒在了寒冷的河水中。最终在三天后抵达印明关前的,只有三百零四人。
此刻,战争已经不再是属于东陆和北陆,而是圣堂与钦天监。在这场短促而惨烈的战斗前夜,叶望将自己的枪法在面前一一演示,未尝没有托巫族人将自己的枪法传承下去的意思。他虽然没有在这次战斗中身亡,但也最终没能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蛮族圣堂从一条秘密的小道为叶望带来了消息,从这条小道同样可以到达印明关侧翼的一座雪山。虽然已经是五月,但由于秘术阵法的存在,山顶依然积雪皑皑,而钦天监之龙的秘术师队伍就在这个山顶布置了密仪阵法。他们利用印池、填盍和谷玄的结合,寻找到了彤云山最脆弱的枢纽,将在周武铁旅中军进入山区后引发雪崩甚至山崩,将数十万大军至少埋葬一半以上。
三百名圣堂打起鹰旗,高呼“今日赴死关!”,声震群山。在这个当晨,唐湘带队发起冲锋以掩护圣堂们的行动,由于并未携带很多攻城器具,周军伤亡很大,唐湘亦在攻城中身中石弹而亡。此刻圣堂们已经消失在山间。虽然名义上是山间小道,但其实只是勉强可供人爬行的地段,即使对常走山路的人亦充满危险,绝不可能供军队行进,即使精锐的圣堂武士,也有数人在跨越山峰时坠亡。钦天监亦留意到了圣堂的动向,也注意到了蛮族内部的圣堂有人失踪,但密仪阵法已经发动,便无法再移动地点。他们只能努力在山中布置下秘术陷阱和更多的兵力,试图将可能出现的敌人杀死和击退。圣堂无疑也了解这一点,但他们以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狂热义无反顾地进入了可能已经成为陷阱的彤云山。钦天监散在山间的斥候迅速被圣堂武士格杀,甚至没有来得及发出警讯,但蛮族的鬼弓则成为圣堂的劲敌。圣堂虽然强大,但这毕竟是北陆,对于蛮族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他们一边,从周雪中飞出的冷箭夺走了不少圣堂的生命,但几乎没有鬼弓来得及发出第二支箭,就会被飞来的巫箭或长矛杀死。战斗短促而激烈,圣堂们到达山顶时,已经有近百人倒在路上。
密仪大阵由十二名秘术师组成,但钦天监投放在这里的力量并不只如此。替补的秘术师以及经由秘术催发身体潜能的死士组成了最后一道防线,与他们世代的仇敌圣堂展开了搏杀。值得庆幸的是,由于要为秘术守秘,钦天监在密仪阵的周围并没有安排蛮族的士兵。钦天监和圣堂的作战十分激烈,即使远在印明关的北陆和东陆军队也能看到山头风云变色,有巨大的声响响彻群山。在印明关指挥的硕风部六王楚贵甚至惊至佩剑落地,和他在一起的钦天监之龙立即亲自赶往山顶。
钦天监之龙的威力让很多圣堂多年后谈之色变,当时他们虽伤亡惨重,但也几乎将钦天监防线全数击杀,但突然风雪大作,很多圣堂瞬间被大风吹下绝壁,身为宗主之一的巫族人连发三箭,射杀了最后三个秘术师,自己也脱力颓倒,但风雪丝毫未止。众人无法再前进,而密仪阵则缓缓转动,圣堂中懂得一些秘术的人指出,阵法要提前发动,虽然不及将整个周武铁旅包卷进来,但足以令先锋部队全军覆没。此刻圣堂只剩下十余人,身受五创的叶望突然持枪站起,将血染外袍撕裂,袒肩披发,挺枪步入风雪。无人知道叶望和钦天监之龙的对决是怎样的,有圣堂信誓旦旦说看到了巨龙的影子出现在漫天的风雪中。有人说叶望呼唤出了虎牙枪中猛虎的精魂才能对抗巨龙,也有传说叶望将钦天监之龙的精魂吸入了手中长枪中。但当风雪停止时,巫族人能看到的,只有依然站立的叶望以及寒光四射的手中的枪。
龙于九州,终无实证。叶望所屠之龙,究竟是钦天监的秘术师本人,还是真的召唤出了龙的精魂,无人知晓。就是叶氏自己也语焉不详。失去密仪之阵的支撑,印明关比一般的冰雪融化得更快,也许是秘术反噬的缘故,转瞬间肉眼可见的裂隙开始在墙头出现,并迅速蔓延在整个关隘,印明关就在大军眼前崩塌为雪水和原木,蛮族两千守军几乎全军覆没。雪水漫入先锋大营,深可及踝。朱庭慎正在犹豫是否束兵后退,巫族人背负叶望从天而降,“扬大呼‘关破矣,何不速进’,公大喜,风虎乃叩关而入”。
圣堂们回归各自的军队,苏瑾下令不追究其临阵脱队之责,这场战斗的只言片语流传到坊间,成为叶望“屠龙破关”的传说,虎牙威名,绵延后世。但事实上,印明关的残骸让跑马隘变得很难进军,很多马匹因为雪水和泥泞倒下,直到十天后,周武本阵进入彤云山,叶望的先锋才勉强通过跑马隘。而这泥泞使得攻城器械和辎重无法前行,大军只能沿山麓西行,与叶正、彭千斤部会合。
钦天监的印明关虽然没有折损东陆的军力,但为北陆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苏瑾的穿心战术,还是失败了。楚云的秘密武器铁浮屠,已经被调到了北都城下。他们将面对通过跑马隘、试图一探北都的叶望。叶望的风虎通过跑马隘后,北都城已经近在咫尺,虽然泥泞让风虎骑兵的战力有一些下降,但士气正旺,不少风虎甚至存了不用大军跟进,直捣北都城的天真想法。然则他们迎头撞上了铁镠的铁浮屠。硕风部模仿了周军的山阵战术,以铁浮屠充山阵、以铁浮屠充风虎、以鬼弓充出云骑兵。而铁浮屠较之山阵更具侵略性和杀伤力,时年二十七岁的铁镠身先士卒,铁浮屠向风虎发动了致命的冲击。这是东陆军队第一次面对铁浮屠,他们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刀枪几乎无法伤到这种重型铠甲,而铁浮屠的冲击则会将风虎如同绞肉一般卷入和吞没,在高大如同四角牦牛的北陆马面前,明国精选的风虎骑兵简直就像面对巨人的小孩般孱弱。即使是叶望的勇武也无法让风虎战胜这种骑兵之王,只能下令全军后退。铁浮屠与鬼弓掩杀过来,在印明关侥幸脱身的楚贵樽亲自带领铁浮屠追杀,斩获无数风虎。叶望被压制,退回彤云山南,明国公朱庭慎却在撤退中中流矢身故。当周清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恸不已,朱庭慎是他北伐最坚定的支持者,又与他年龄相仿,在诸侯中实在是最与他相厚的,如今北都尚未在望,却先已身去,为这次北伐写下了一个不吉利的开头。
但周清不知道,马上他将得到更加令他悲恸的消息。 朱庭慎的去世,带给周清巨大的伤痛。但这件事带来的严重后果,直到周清班师才显现出来:失去了朱庭慎的明国,不再是他最大的支持者。叶正和彭千斤的西路军一路北上,先后击溃了黑水、阳河、澜马部的袭扰,但叶正发现,蛮族的战术要聪明得多了。针对周军的特点,数次硬拼吃亏的蛮族军改变了战术。蛮军以少量敢死队为前军,将骑军主力布置在左右两翼,以敢死队发动突然袭击,若攻击不成,则马上后退重新集结。若敌人主力出击便分散后撤,引诱周军主力追击,再以左右两翼骑兵主力形成合围。如果被围主力过于强大,则立即撤退,引诱敌军来追。因为蛮军士兵往往带有数匹马,所以即使远程奔驰也不会降低骑兵速度。只等周军追得筋疲力尽之时,再反过来掩杀轻敌冒进的士兵。几次交手之后,尽管周武铁旅凭借人数优势保持推进,但速度较之第一次北伐,缓慢很多。
五月十六,彭千斤亲自带队追击一股黑水部的骑兵,他曾经击退过几次蛮族的合围,对自己的军力很有信心,但这次却无疑托大了。阿祖格经过多次的战术侦查,摸清了彭千斤的习惯和性格,这次调集了两万铁浮屠和三千鬼弓,要吃掉这块大骨头。当彭千斤发现自己被包围时,还没有意识到敌人这次的军力不同,要调军冲杀回去,但当他发现对方打出了硕风部铁浮屠的旗帜时,饶是他骁勇善战,也感到了一丝不妙。但蛮族人并没有立即收紧包围圈,将这不足一万人的队伍吃掉,这里已经接近蛮族在北都的大营,周武本军还在印明关无法前进,阿祖格打算调用更多的军队,在占据地利的情况下,围兵打援。如按叶正的兵法,此刻应会放弃彭千斤而奇兵突出,但他的性格与他的兵法并不是浑然一体的。在铁驷车中,叶正是最为矛盾的一个,虽然他的兵法绝戾凶残,但他本人却最是随性温和,当他得知彭千斤被围时,他毅然作出了前往援救的决定。 云中叶家和彭家世代交好,事实上,彭千斤的妻子就是叶正的妹妹,但他前往救援,恐怕并非仅仅由于这层亲戚关系。叶正将军务交给稷宫的同学马荻,《周史·叶正传》载他当时所言:“吾如不归,汝为军正,敌有智将,不可轻进,俟苏将军部可也。”这或许说明他已经料到周武本阵也未必能完成穿心之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