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争鼎》


    第(3/3)页

    叶正只带了本部的狼牙七纵和少量的唐国骑兵冲阵,铁浮屠见来军不多,撤开一个口子,让狼牙七纵杀入包围,此刻彭千斤左目中箭,右目亦被箭创,血流被面,兀自大呼作战不已。叶正下令狼牙七纵护送彭千斤杀出,自己带骑兵断后。铁浮屠只放人入围,不会纵人出围,四面掩杀。但狼牙七纵在叶正的训练下,可称东陆凶悍第一,他们是从骁骑卫中精选的四千九百军士,人人猛悍,虽然不在叶正直接指挥下,但依然表现出惊人的战术素养,在铁浮屠中穿插,巧妙地避让了敌军的锋芒,非但眼看要冲出包围,还斩杀了许多普通的蛮族兵士。以至于在附近山丘上观战的阿祖格见到狼牙七纵冲阵后叹道:“使东陆兵马皆如是,瀚州尽属周矣。”狼牙七纵虽然强大,但铁浮屠的数量占据了优势,阿祖格更命令澜马部兵马上前增援。叶正远远发现了阿祖格所在的山丘,集合了彭千斤残部和唐国骑兵,先直扑铁浮屠与澜马部兵士的交汇处,突然转折,以楔形阵直突阿祖格。

    如果叶正带领的是狼牙七纵或者骁骑卫的生力军,也许北陆智将阿祖格就又一次成为叶正刀下的冤魂,但阿祖格大约吸取了铁拔岳与楚贵彝被突袭的教训,在身边安排了一支守卫。叶正率部杀至山下,斩敌数百人,见阿祖格身前列出铁浮屠,心知突袭不成,带军离去。阿祖格惊问手下来将是谁,答曰巫将军叶正,阿祖格叹道“果然可畏”,下令不惜代价围杀。 叶正带兵来救彭千斤,已经奔驰一日一夜,人困马疲,铁浮屠重重围困,左右冲突,不得而出,为绊马索所羁,落马被擒,所部兵马十折其九。阿祖格大喜,派人往报北都。

    北陆兵丁中有很多与叶正有仇,叶正在第一次北伐中手段凶狠,又多次奇袭蛮族本阵,斩杀首领无数,虽然北陆敬重豪杰,但对叶正却仇恨刻骨。当即就有将佐拔刀要将他砍杀,阿祖格急忙制止,他知道叶正与东陆皇帝和大将之间的关系,他要将叶正作为第二个彭千斤,引来更大的鱼。此时,印明关破的消息传到了北都,阿祖格带兵后撤,叶望突袭北都被铁浮屠击退,周武大军转进遮虏障。此时彭千斤已经被救回西路军,马荻虽然不及叶正诡变,也不如彭千斤豪勇,却是守成之将,立即以厢车为根基,缓缓东移,直到与苏瑾部会合,也没有让蛮族大军占到什么便宜。

    周清听到叶正救人自陷敌阵,大惊失色,就在这时,斥候来报,蛮族将叶正绑起,在彤云山脚与铁线河口相交的平原上竖了一个高高的刑架,挂在上面,竟是要将他活活吊死。周清大怒,就要调兵亲自援救,但苏瑾和百里羽却阻拦了他。苏瑾与叶正交情深厚,但他深知彼处最宜埋伏,且蛮族铁浮屠已经露出爪牙,目前还没有能克制的方法,一旦被有所准备的铁浮屠冲击,大军必然溃败。如果说苏瑾还不足以制止周清,还有一直对他有极大的说服力的百里羽,《周书》中载,“百里羽厉声对周清说:‘叶正为汝兄弟,北伐千万人皆汝兄弟,汝独不怜乎!’,帝长吁而止”。

    但苏瑾最担心的并非周清,而是性如烈火的叶望。叶望屠龙破关,又力战铁浮屠,此刻身体状态十分不良,躺在床上养伤。苏瑾派了数十名军卒日夜看护,又叫翼天瞻劝慰,生怕叶望再次独自救援。但他没算到的是,这次前往救援的不是叶望,而是李当心。李当心是个内向的人,他的性子很慢,以至于很多人以为他是个淡漠的人,但这次他们知道,大周李将军的血,同样是火热的。在得知叶正被吊后,李当心足不出帐,用算筹排了一天,对亲兵说:“我知道如何闯入包围了。”亲兵问:“然则如何出来?”李当心将算筹一丢说:“正哪里有时间等我推算如何出来?只是进去也就够了!”出门上马,带亲随的两千厢车卫,连夜出发。厢车卫本是步兵为主,但李当心却没有带任何厢车,而让他们轻骑跟随,一路向北,从眉阴山后绕行,在山林中伐木前行,厢车卫善于结阵设营,对这些手法也颇有心得,硬是在山间挤了一条路出来。阿祖格虽然布下重重罗网,却没有料想敌人竟从身后出现,李当心的军队顿时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但当李当心看到刑架上的叶正时,不由痛哭失声,叶正已经死去,周发在风中飘扬,但竟没有食腐的鸟类亵渎他的尸身。厢车卫将叶正解下,李当心立即率众突破。正如他之前所计算的,厢车卫可以几乎毫不折损地来到叶正的位置,但他并没有时间计算离开的路线。李当心以庙算称绝,本不擅长临阵奇谋,但接下来的十数天中,他却屡出奇兵,如有神助,几乎所有的民间故事中,都称叶正将星不坠,冥冥中护佑李当心,就是《周史》的编纂者也有叹说:“李将军用兵诡谲,直如勇略伯再世。”也许那时李当心真的进入了叶正的思考领域吧。

    此时回程有阿祖格的大军,李当心也并没有带兵走眉阴山回去,而是选择了沿彤云山北上,绕到了北都城后方,屠戮了无数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贵族。一时间,大周李将军之名如雷贯耳,声威直逼叶正。此时苏瑾已经知道李当心独自出发,旋即调遣大军,开始推进。无疑这是为李当心的行动制造掩护,周清的坚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无论如何,不能再让李当心身陷敌阵了。北都城开始调动铁浮屠和铁浮屠,在遮虏障布下堂堂之阵。但这就让追捕李当心的力量更加减弱。李当心在后方烧毁了两处粮仓,并将大巫萨颜真也阻在了北都城外。但好在一个之前默默无闻的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楚云的伴当蔑尔赤郭莫罕。这个年轻人与楚云一起长大,承担着北陆大军的补给任务,在李当心奇兵突出之时,他毅然站出,指挥若定,这是令他被公认为阿拉木汗四天王之一的重要原因。

    在此之前,很多人认为他只是靠楚云的提携,并无真才实学,虽然他将后勤治理得井井有条,但重视沙场勇力的北陆人对这个有些瘦弱的青年依然很看不起。在评定军功时甚至有蛮人说“我只知有铁千户,不知有郭莫罕”之类的话。但这次郭莫罕却带着数千车辎重,以李当心当年发明的厢车阵形,让大周李将军自己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更救下了大合萨颜真,联系到李当心之后的战绩,郭莫罕的小胜就更显弥足珍贵。李当心见无法再继续袭扰,开始撤离。

    蛮军虽然被苏瑾施压,但仍派出一支军队追击李当心,此时跑马隘已为硕风部控制,李当心遂向东退入彤云山。由于大部队被调往雪嵩河,北陆只有用牧民拼凑了一支两万四千人的队伍,开始搜山,此刻李当心只有三个百人队,但他巧妙地利用彤云山复杂的地形,忽东忽西,始终令自己的部队只面对很少的敌人,以弥补自己人数不足的优势,打退了蛮族追兵十余次,歼敌三千余人,自己只损失了十七个骑兵。楚云大怒,传令其务必击杀李当心,有献李当心首级者赏千金,封万户。蛮族队伍再次进入彤云大山追寻足迹,然而足迹进入林中一片空地之后就断掉了。空地正中尸堆上是叶正完整的尸体、血迹和搏斗厮杀的痕迹,以及散落各处的狼的鬃毛和爪印。最大的爪印据说足有碗口大,狼与人的尸体散落四周,李当心死于北辰贪狼之口的流言不胫而走。

    但毕竟没有人看到李当心的尸体,于是也有一部分蛮族部族笃信李当心仍蛰伏于彤云大山之中,等待时机重掀腥风血雨。久而久之,李当心的名号被蛮族神化成了手裂牛马、生食人肉的魔神。甚至数十年之后,仍有人用“李将军从彤云山中出来抓了你回去吃”之类的话吓唬不听话的孩童。关于李当心之死,还有第三个版本的传说,在硕风部与周军陈兵于雪嵩河之时,朔北部也悄悄地潜入了彤云大山,就在距离雪嵩河战场不远的地方静静地等待时机,只待双方战到两败俱伤,便长驱直入捡个现成便宜。李当心退入彤云山,恰好进入了朔北部的临时大营。李当心以精密的计算著称,却不善急战,在数千头恶狼包围之下,几番冲战,未能突围,最终数百人葬身狼腹。因为叶正其时已死去数日,狼不喜食死肉,故而得保全尸。很多人更愿意相信这个说法,因为现场并未发现李当心部的铠甲兵器,这些东西既然不可能葬身狼腹,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朔北部的人搜罗一空了。这个传说的另一个证据就是,硕风部和周军在铁浮屠和山阵全灭后,尚有余力一战,却匆匆收兵谈和,想来便是发觉了朔北部的阴谋而不欲其阴谋得逞。

      


    第(3/3)页